若以鲁迅冷峻峭拔之风评《哪吒2》,当效《狂人日记》之铁笔、《野草》之寒刃,蘸陈塘关前血作墨,书封神榜里人肉筵席。其文或可拟曰:
**《新封神演义》**
陈塘关的夜色总是格外黏稠些,大抵因着镇妖塔尖挂着几代人的魂魄。李总兵府邸的照壁上,"忠孝节义"四个金字早被海风蚀成青面獠牙的模样,倒与那魔丸降世时映在云端的谶文相映成趣。
(申公豹的结巴里藏着秘密)
"灵…灵珠?那不过是天尊们腌渍童男童女的盐巴!"他黑袍下漏出的蛇尾缠着半卷《封神谱》,字缝里密密麻麻写着"吃人"二字。太乙真人的酒葫芦晃荡着,倒出些腌臜故事:原来十二金仙的丹炉里,炼的是三岁孩童的囟门骨。
(殷夫人绣帕上的血渍)
哪吒颈上乾坤圈寒光森森,竟与龙宫寒潭锁着敖丙的镣铐系出同一条铁链。李靖总说"天命不可违",却不知那镇妖塔底压着本账簿——自盘古开天至今,神仙们赊欠的魂魄早该堆成第二座不周山。
(雷劫夜众生相)
元始天尊的敕令在云端炸响时,陈塘关的百姓忽都匍匐成虾蟆模样。他们脖颈上系着红绫,嘴角淌着涎水,眼珠却直勾勾盯着哪吒的莲藕身:"这魔物合该祭天!"这般场景我原是见过的,在《药》里的人血馒头摊前,在《祝福》里的土地庙阶下。
(哪吒刳骨时的大发现)
火尖枪挑开胸肋的刹那,他忽然大笑:"原来我这一身骨血,早被写成封神榜的装订线!"混天绫猛地撕裂苍穹,露出背后密密麻麻的符咒——那哪是什么天书,分明是五千年的奴隶契约!
幕终时敖丙褪尽银甲,鳞片落处皆化作《狂人日记》残页。海风裹着咸腥掠过影院,看客们摸着后颈的烙印,恍惚听见黑暗里传来童声:"救救孩子……"
注:此文承鲁迅"铁屋中的呐喊"之魂,将灵珠魔丸之辩化作"吃人"筵席的荤素双拼。李靖的忠孝锁链、百姓的虾蟆跪姿,俱是《阿Q正传》里未庄的倒影。哪吒撕开的不是封神榜,恰是《狂人日记》第八页缺失的"仁义道德"注脚——那乾坤圈锁住的何止一个魔童,分明是整个华夏跪了五千年的膝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