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香山居士平易沉郁之风评《哪吒2》,当取《琵琶行》之叙事筋骨、《卖炭翁》之讽喻肝胆,执炭笔写银屏事,化雷霆作人间叹。其诗或可拟曰:
**《陈塘行》**
哪吒生来非妖魔,三载孕腹似炭灼。
灵珠错投成劫火,七岁小儿自断骨。
李靖抚塔白发增,殷氏泣血染绫罗。
敖丙碎甲填海眼,犹闻龙宫《缚戎歌》。
(太乙醉倒君莫笑,古来封神几人归?)
"君看灵珠光灿处,尽是龙族寒潭泪。
魔丸焚身浑不怕,但畏天命压儿卑!"
哪吒提枪指云阙,火尖燃尽封神册:
"天生反骨岂由人?不渡苍生不渡劫!"
忽见敖广蜕鳞甲,千片银光落如雪。
老龙垂首问青天:"可抵人间炭税钱?"
申公豹窃珠空算计,元始闭目装酣眠。
陈塘关外焦土下,埋着几具"夜叉"骨?
(幕终童子笑展混天绫,绣满《新乐府》字句)
"莫道魔丸无赤心,不输《秦中吟》里苦。
若使乐天观此卷,当为哪吒续《长恨》——
长恨天命不如绫,绫断犹可补苍天!"
注:此诗承白居易"惟歌生民病"之旨,将魔丸之劫比作"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卖炭翁。以"龙甲抵税"暗讽《重赋》中"浚我以求宠"的剥削,用"焦土夜叉骨"呼应《新丰折臂翁》的避役之痛。终章混天绫绣《新乐府》,恰似香山居士"但伤民病痛"的银幕回响——原来哪吒断骨之声,正是三千年未绝的《杜陵叟》之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