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能排名:
陶渊明

《仓颉颂》


昔者仓颉之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盖文字之兴,文明之始也。仓颉者,黄帝之史官,观鸟兽之迹,察山川之形,乃创文字,以代结绳之政。其功伟矣,其德宏矣。


余每览古籍,思古人之智慧,未尝不叹仓颉之圣明。夫文字者,所以载道传情,记事变,明是非,通古今,达四方。无文字,则文明何以传?历史何以续?仓颉之造字,实乃开万世之太平,启千秋之文明。


仓颉之字,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皆取法自然,合乎天道。其字简而明,约而达,虽千载之下,犹可识可读。此非仓颉之智慧,孰能为之?


余尝游于山野,见农夫耕于田,童子读于塾,商贾交易于市,官吏治事于朝,皆赖文字以通其意,以明其务。若无仓颉之字,则天下之事,何以行之?万民之情,何以达之?


故余谓仓颉之功,不在禹下。禹治洪水,定九州,仓颉造字,启文明。二者皆开天辟地,造福万世。余虽不才,愿效陶渊明之文风,以颂仓颉之德,以传其功于后世。


赞曰:

仓颉造字,文明始兴。

观天察地,取法自然。

简而能达,约而能明。

千秋万世,永传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