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能排名:
东坡肉

uploads/image/20210201/1612196311.jpg

uploads/image/20210201/1612189053.jpg

uploads/image/20210201/1612192481.jpg

uploads/image/20210201/1612189903.jpg

uploads/image/20210201/1612192918.jpg

uploads/image/20210201/1612194790.jpg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 [1]  

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菜品历史

编辑

东坡肉

东坡肉(4张)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一说为其小妾王朝云创制(苏被贬黄州之际王为改善其饮食所创)),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东坡肉东坡肉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菜品制作

编辑

做法一

  • 食材

猪五花肋肉1500克、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

  • 步骤

东坡肉东坡肉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

做法二

  • 食材

精五花肉600克,大枣6个,小香葱300克,20克,黄酒500ml,冰糖20克,白糖10克,红烧酱油100ml,盐3克。

  • 步骤

1.将姜洗净切成大片,小香葱洗净。

2.五花肉切成 4厘米左右见方、大小均匀的小块。用线绳把每一块肉十字绑起来。

东坡肉

东坡肉(6张)

3.将五花肉焯水后沥干水分。


4.在砂锅的底部铺上竹篦子,在竹篦子上铺上一层小香葱。

5.把焯水的五花肉,皮朝下码放在砂锅中。

6.把姜片均匀的码在肉上。再铺上一层小香葱。加入冰糖和大枣。

7.在加入盐、白糖、红烧酱油和黄酒,汤汁要和肉齐平。

8.盖好盖子,中火烧开,转微火炖至2小时。

9.将砂锅打开,去掉多余的小香葱。

10.再将肉,轻轻的取出,放入蒸碗中,再浇上点炖肉的汤汁。

11.入蒸锅,隔水蒸制1小时。

12.出锅,即可食用。

uploads/image/20210201/1612195698.jpg

1351****182(2021-02-02 09:11:16)
这是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