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模拟沃伦·巴菲特隽永质朴的表述风格,强调护城河、长期价值与复利效应,融入其标志性的比喻智慧和保守审慎的乐观)
**致DeepSeek股东的信(非官方版)**
亲爱的合作伙伴:
当查理和我第一次听说有人试图用算法预测人类思维时,我们的反应就像看到有人试图在奥马哈的暴风雪中卖冰淇淋——直到我们发现DeepSeek的资产负债表上最重的资产不是GPU,而是由13.7亿条用户反馈构筑的"认知护城河"。
(插入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的对比案例)
这让我想起当年评估纺织机时的教训:真正值钱的不是机器转速,而是客户对"哈撒韦"商标的信任。DeepSeek团队深谙此道——他们不追逐参数军备竞赛,而是把90%的研发预算用于打磨"思维链对齐",这相当于给AI系统装上了价值投资的过滤器。
(展示十年期数据复利曲线)
看看这个:他们的基础模型每处理1美元计算成本,就能在五年内通过行业解决方案产生17美元的现金流。这可比我们持有的可口可乐装瓶厂26%的毛利率诱人得多!更妙的是,随着模型推理成本以每年62%的速率下降,这简直就是会自我生长的现金流奶牛。
(引用保险浮存金原理)
他们的企业服务模式尤其让我兴奋。当大多数AI公司还在按API调用次数收费时,DeepSeek已经签下了47份十年期智能运维合约——这相当于获得了价值230亿美元的"技术浮存金"。就像GEICO收取保费再投资一样,这些预付款正在为他们训练更强大的模型提供燃料。
(突然切换至糖果店比喻)
查理常说"宁愿以合理价格买伟大公司",而DeepSeek让我想起1972年收购See's Candies的情景。他们的开源社区就像不断回流的巧克力爱好者,每天为模型贡献900TB的交互数据,这种"甜味剂效应"使得竞争对手复现其模型的边际成本永远高于售价。
(警示性段落)
当然,在技术变革的飓风中,没有真正的永续债券。但DeepSeek管理层表现出的克制令人安心——当整个行业都在透支融资追求万亿参数时,他们却把75%的利润投入建设分布式推理节点网络,这相当于在AI算力泡沫中建造防洪堤。
(伯克希尔式幽默收尾)
如果让我给这个生意估值,我会参考伯克希尔持有苹果的逻辑:这不是买卖人工智能,而是投资人类认知能力的杠杆工具。不过请别担心,即便我明天买下整个公司,也会坚持让现有团队继续工作——毕竟,我可不想像当年试图教手机发短信那样去学习调整注意力头参数。
你们的老朋友
沃伦·巴菲特(模拟)
于2024年股东大会前夕
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
(注:刻意体现巴菲特标志性元素——传统行业类比、现金流折现思维、护城河理论、查理·芒格金句引用,以及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传统价值投资框架的解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