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是一道既清爽,又有营养的佳肴,其风味之美,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是淮阳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为淮扬方干,刀工要求极为精细,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百食不厌。此菜色彩美观,干丝鲜嫩绵软,汤汁鲜醇。
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鸡火煮干丝” [1] ,前身为“九丝汤”,属淮扬菜系 [2] ,为淮扬经典名菜之一 [1] ,也是典型的以讲究刀工火候著称的淮扬菜的代表作之一 [2] 。
大煮干丝制法十分精细,首先将豆腐干片成均匀的薄片,然后再切成细丝,接着配以鸡丝、笋片等辅料,加鸡汤烧制而成。火候文武兼用,方能入味。装盘时盖以熟虾仁、豌豆苗、火腿丝等 [2] ,此外,大煮干丝的佐料还要求按季节不同而有变化 [3] 。
传说典故
大煮干丝的前身是九丝汤。相传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来到扬州,地方官员为了取悦皇帝,特将本地酒楼的烹饪高手重金聘请来,专门为乾隆烹制菜肴。厨师们听说是给皇上做菜,谁也不敢懈怠,个个拿出看家本领,精心调制出花样繁多的菜品。其中有一道菜名叫九丝汤,是用豆腐干和鸡丝等烩煮而成,因为豆腐干切得极细,经过鸡汤烩煮,汇入了各种鲜味,食之软糯可口,别有一番滋味。乾隆吃过大为满意 [5] ,于是这道菜便成了他每到扬州之后的必吃菜。后来扬州厨师与时俱进,把这“九丝汤”进化成了当今的大煮干丝 [6] 。
大煮干丝制法十分精细,先是将2.7厘米厚的豆腐干片成23张均匀的薄片,再切成如同火柴杆粗细的丝,用沸水烫两遍,然后加鸡汤、熟鸡丝、熟鸡肫片、熟鸡肝片、冬笋片、虾子、熟猪油、酱油、精盐,用小火焖片刻。装入盘内,盖以炒虾仁、火腿丝、熟豌豆苗。色泽艳丽,干丝洁白绵软,配菜香嫩鲜美。
大煮干丝的佐料还要求按季节不同而有变化,春季,旧时用竹蛏入味,以海鲜增味;夏季宜脆,用脆膳丝与干丝同煮,使菜肴干香味爽;秋季用蟹黄,汤汁金黄,鲜味浓重;冬季宜用野蔬,娇嫩翠绿,色彩和谐,增色添香 [3] 。
1949年10月1日晚上,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开国第一宴”,一共摆了60余桌,以淮扬菜为底子,里面就有一道鸡汤煮干丝 [9] 。
2018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公布了全国34个地域菜系、340道地域经典名菜。其中,大煮干丝入选江苏十大经典名菜 [
诗词文章
清人惺庵居士在《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这词像一幅旧时扬州风俗画,描绘了食客们一边喝酒抽烟,一边吃肴肉和煮干丝的情景 [5-6] 。
清代《调鼎集》北砚食单里就有这道“九丝汤”的记载:“九丝汤,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口蘑、千张、腐干、紫菜、蛋皮、青笋或加海参、鱼翅、蛏干、燕窝俱可。” [5]
公输于兰女士曾写过文章说:“扬州人请尊贵的场面上人,要煮干子,而相熟的朋友多半选烫干子。相比煮干丝,烫干丝便宜且清淡些。”
朱自清曾说:“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吃别的。浇头也最好不要鸡火的而改为清鲜的浸酒开洋。”
在不断的制作食用过程中,人们在用料上不断开拓,陆续推出一些新菜品:有以鸡丝、火腿丝加干丝制成的鸡火干丝;以开洋加干丝制成的开洋干丝;以虾仁加干丝制成的虾仁干丝等 [5] 。
大煮干丝不仅誉满全国,而且被国外来宾誉之为“东亚名肴” [7] 。(东方网 评)
大煮干丝早已成了扬州人饮酒品茶接待宾朋必不可少的佳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