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龙门是山西名菜之一,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传统名肴,在糖醋鲤鱼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创制中要应用精湛的切配刀功、雕刻技术、烹调火候和装盘造型,着眼于刻画“跳龙门”的瞬间动作,做到神似而意存,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一古老的神话。
鲤鱼跳龙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传统名肴,属于鲁菜系。本菜工艺性强,形象逼真,鲤鱼在条盘中间,两边有两条金龙,鲤鱼头抬起,似跳龙门之势,汤鲜肉嫩,味道醇正,食法特别,有“烧尾宴”风范,是著名的鲁菜。此菜取材于“鱼龙变化”的典故。据《三秦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见春季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来赴之。一岁中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唐代诗人李白《赠崔侍卿》诗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凡鱼”能变成龙者寥寥可数,跳不过龙门者则有“点额”、“暴鲤”之灾。后世把在科场考试中名落孙山的人说成是“点额而还”。
活鲤鱼1 条约750 克
白萝卜1 个
绍酒15克
香菜10 克
精盐5 克
鸡蛋皮1 张
味精1 克
鸡汤1500 克
发菜5 克
粉丝15 克
鸡爪4 个
用白萝卜雕刻4 个龙头,将粉丝扎成大拇指粗、13.2 厘米长的龙骨,下油锅炸膨胀,取出用鸡蛋皮缠紧,作为龙身,龙的鳞甲用香菜叶摆成,龙爪用鸡爪代替,取两个白萝卜墩,上面插上竹签备用。
2.将鸡汤加绍酒、精盐放在汤锅内烧沸,加味精出锅,倒人专用的鱼锅内,上桌后点燃锅架下的酒精。
3.将活鲤鱼捞出,快速从背部开刀,顺鱼脊骨直剥,另一刀从鱼皮下直剥,取出两块鲜鱼肉,切成蝴蝶花刀片,再装回鱼身原处,将鱼头、尾部各插入竹签上,放在两条龙的中间,摆成鲤鱼跃龙门的姿势,即时上桌。
4.快速用筷子剥出活鱼皮下的鲜鱼片,放入已烧沸的鸡汤锅内,盖上锅盖,等锅开时,用勺给每人盛一小碗鲜汤和鱼片,然后将鱼骨架和两条龙全部撤去,除去萝卜墩和竹签,随即刮净鱼鳞,掏出内脏,洗净血污,将鱼架仍放入原盘中。与此同时,给鱼锅内加鸡汤,点燃酒精烧沸,将鱼架、龙身全部放入鱼锅,盖上锅盖,烧开后,再次盛汤,饱尝烧尾风味。
此菜工艺性较强,要求技术熟练,速度要快,保持鱼活尤现,汤鲜肉嫩,味道醇正。
1、此菜取材于“鱼龙变化”的典故。据《三秦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见春季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来赴之。一岁中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唐代诗人李白《赠崔侍卿》诗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凡鱼”能变成龙者寥寥可数,跳不过龙门者则有“点额”、“暴鲤”之灾。后世把在科场考试中名落孙山的人说成是“点额而还”。
2、本菜工艺性强,形象逼真,鲤鱼在条盘中间,两边有两条金龙,鲤鱼头抬起,似跳龙门之势,汤鲜肉嫩,味道醇正,食法特别,有“烧尾宴”风范,是著名的鲁菜。
鲤鱼1条
小麦面粉5克
淀粉5克
黄椒1个
红椒1个
1.鲤鱼洗净去鳞,2面用刀划几道
2.盆内放入葱姜、花椒、大料、料酒、生抽和盐拌匀,放入鲤鱼腌2个小时以上
3.面粉和淀粉加水调成面糊状态,将腌好的鱼放入,让鱼粘满面糊
4.鱼拿出,2面在扑上干面粉,放入盘中备用
5.锅内倒入700克左右的色拉油,油6-7成热时,放入鱼
6.炸鱼的时候,先放鱼尾进去,慢慢定型,在放鱼头部位,让鱼在油锅内成弯型
7.因为鱼大,需要多炸一会,才能炸透
8.熟了以后捞出放入盘中,锅内放入番茄酱75克,生抽一小勺、料酒2小勺、白糖2小勺、醋2小勺、水5小勺,加热烧开
9.红椒和黄椒切小块,撒在鱼周围,不辣滴哦,在将烧好的汁浇到鱼上,表面撒上香菜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