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能排名:
湖北菜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3341.jpg

鱼糕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0961.jpg

皮条鳝鱼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3903.jpg

冬瓜鳖裙羹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5369.jpg

清蒸武昌鱼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5202.jpg

红烧武昌鱼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9244.jpg

排骨藕汤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9208.jpg

沔阳珍珠圆子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9530.jpg

粉蒸甲鱼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4117.jpg

盘龙菜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80759.jpg

酸辣藕带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4063.jpg

红菜苔炒腊肉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6804.jpg

皮条鳝鱼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9233.jpg

红烧野鸭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9786.jpg

千张肉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4410.png

应山滑肉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7041.jpg

黄焖九宫石鸡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4959.jpg

东坡肉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70937.jpg

热干面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80294.jpg

牛油面

同义词 湖北菜一般指楚菜

楚菜,湖北风味,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

沔阳三蒸、红烧鮰鱼、珊瑚桂鱼荆沙甲鱼、砂锅鱼糕鱼圆、黄州东坡肉潜江油焖小龙虾腊肉炒菜薹莲藕排骨汤是湖北省十大楚菜名菜,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三鲜豆皮、襄阳牛肉面、恩施炕土豆、谈炎记水饺、孝感米酒、油饼包烧梅、公安锅盔、糊汤米粉是十大楚菜名点 [1]  

2018年8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将湖北菜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

菜品介绍

编辑

鱼糕图片鱼糕图片

楚菜,原称鄂菜,亦称湖北菜。古称荆菜,起源于江汉平原,这从屈原在《楚辞》的“招魂”、“大招”两篇中,记载楚宫佳宴中有20多个楚地名食——为国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宫廷筵席菜单以及随州曾侯乙墓中曾出土的一百多件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器具,可知鄂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时称“楚菜”),经汉魏唐宋渐进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

风味流派

编辑

35道经典楚菜大名单35道经典楚菜大名单

湖北菜,又称楚菜、鄂菜,是我国传统菜系之一。湖北各地名师大厨循历史上鄂菜特色,集南北各派之精华,形成了熔汉沔风味、荆宜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鄂西南土家族苗族风味于一炉的鄂菜鱼馔特色。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形以丘陵低山、平原为主,境内河网交织,湖泊密布,是全国淡水湖泊最集中的省份之一,素称“千湖之省”。又地处亚热带,有着雨热同季、光照协调的气候资源。它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热量、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无霜期长达8个月以上,适宜于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

湖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早在明清之际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淡水产品极为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鮰、鳡、鳜、鳗、鳝等50余种,还富产甲鱼、乌龟、泥鳅、虾、蟹、蚶等小水产,许多质优味美的鱼类如长吻鮰、团头鲂、鳜鱼、铜鱼等名闻全国,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饭稻羹鱼”之称。此外,还有猪、鸡、鸭、野鸭、莲藕、板栗、紫菜苔、桂花、猴头、香菇、猕猴桃等众多旦多质优的动植物原料。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湖北菜逐渐形成了风格各有差异的六大流派。

一是位于鄂中的汉沔风味,包括武汉、沔阳(今仙桃)、孝感、广水等地。它广泛吸收国内外各种风味之所长,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为鄂菜之精华。汉沔孝风味注重刀工、造型与火候;擅长红烧、黄焖、蒸及煨汤技术;咸鲜、咸鲜回甜及酸甜味菜突出;擅烹山珍海味,甲鱼、鮰鱼、鳜鱼、长春鳊、武昌鱼、青鱼等高档水产品,鸡菜,野禽菜,鱼、肉茸类菜。工艺大菜、花色冷拼、食疗保健菜居全省领先水平。代表菜有红烧鮰鱼、珊瑚鳜鱼、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应山滑肉、明珠鳜鱼、双黄鱼片、海参碗鱼、空心鱼圆、珍珠圆子、鱼氽元子、泥鳅煨莴苣、螺丝蒸茼蒿、黄古蒿菜汤、毛嘴卤鸡、沔城牛肉饼、紫菜苔炒腊肉、米酒蒸鸡、翰林鸡、瓦罐鸡汤、八宝鸭子、母子大会、黄焖野鸭圆、黄陂烧三合、葵花豆腐、白云黄鹤、糖醋麦啄、虫草八卦汤、海参武昌鱼等。

二是位于鄂西北的襄郧风味,包括襄阳、郧阳、十堰、神农架等地。此区域为楚文化的萌生地,是先秦时楚人从中原进入湖北的第一站,加之物产因素,具有明显的中原风味特色。擅长炸、红扒、焖、回锅炒等烹调技术;口味偏重,干香、酥脆、软烂菜较突出;擅烹獐、鹿、野兔、熊掌、猴头、香椿、银耳等山珍野味,羊肉、搓头鳊、猕猴桃、香菇等菜也很有特色。代表莱有神农熊掌、武当猴头、八宝甲鱼、锅贴鳜鱼、夹沙肉、网油沙、三镶盘、核桃腰、蜜枣羊肉、五味角鹿、五香野兔、太和鸡、豆油皮菇卷、银耳柑羹、拔丝猕猴桃等。

三是位于鄂东北的黄冈风味。擅长烧、炸、煨等烹制技术;口味和色泽偏重;猪肉菜以及豆腐、萝卜、板栗等粮豆蔬果菜十分突出,五祖寺禅宗斋菜、东坡菜颇有声誉。整体上经济实惠,乡土味浓郁。代表菜有黄州东坡肉、板栗烧仔鸡、亮干肉、豆腐盒、豆腐圆子等。

四是位于鄂东南的鄂咸黄风味,包括鄂州、咸宁、黄石等地。擅长干烧、炸、蒸、炒等烹制方法;与湘东赣西丘陵山地风味接近,咸鲜辣味突出;擅烹武昌鱼、石鸡、竹笋、猪肉、鸡鸭等水产畜禽及山珍。代表菜有鄂南石鸡、梅花牛掌、三鲜千张皮、油烹银鱼干贝、金包银、银包金、桂花红薯饼、春笋炒肉等。

五是位于鄂中南的荆宜风味,包括荆州大部、宜昌等地。它是楚文化和湖北菜的兴盛地,擅长蒸、炖、熘、烧、烩等烹制方法;注重原汁原味,口味较淡雅,咸鲜、咸鲜酸甜味突出;质感多软嫩、软烂;擅烹野鸭、斑鸠、甲鱼、鱼肚、财鱼(黑色)、鳝鱼、蚌蛤、鸡、鸭等野禽、小水产及畜禽、淡水鱼鲜。代表菜有鸡茸笔架鱼肚、鸽蛋鱼肚、冬瓜*裙羹、粉蒸石头鱼、橘瓣鱼氽、黄如鱼氽豆腐、玉带财鱼卷、二回头、皮条鳝鱼、酥鳝、五彩义河蚶、沉湖明珠、千张肉、蟠龙菜、小笼粉蒸牛肉、琵琶鸡、红烧野鸭、元葱炒斑鸠、散烩八宝、龙凤配、网油鸡腿等。

六是位于鄂西南的土家族苗族风味,包括恩施、建始、巴东、宣恩、来凤、鹤峰等地。风味古朴、粗放、自然;擅长腌鱼、腌肉、腌菜制作,多采用蒸、煮、烤、烧、炒法制菜;口味厚重,以酸辣最突出;以腌酸鱼、肉、菜,山珍野味与杂粮山菜为特色,鸡菜及糯米糍粑也很有特色。代表菜有小米年肉、辣骨汤、腌酸鱼、血豆腐、坨子肉等 [3]  

地方菜系

编辑

武汉菜

鄂菜代表作—皮条鳝鱼

鄂菜代表作—皮条鳝鱼(2张)

武汉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明末清初即已成为“四大名镇”之一,与河南的朱仙,江西的景德,广东的佛山齐名,内联九省,外通海疆,被誉为“九省通衢”,21世纪初,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经济中心,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上海,而超过天津和广州。商业上的繁荣,必定促进烹饪事业的发展。武汉菜是鄂菜的典型代表,它以汉口、仙桃汉阳、武昌、黄陂、孝感等地风味为基础,吸收了省内外各种风味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湖北菜系的典型代表。


武汉菜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和造型,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一格。口味讲究鲜、嫩、柔、软,菜品汁浓、芡亮、透味,保持营养,为湖北菜之精华。代表菜有:沔阳三蒸黄陂三鲜、“蟹黄鱼翅”、黄陂糖蒸肉豆丝、“海参圆子”、“氽鳡鱼”等。

荆沙菜

鄂菜代表作——皮条鳝鱼

荆沙菜以荆州、沙市宜昌为领衔的江汉平原菜是湖北菜的正宗,以淡水鱼鲜名馔著称,鱼糕制作技艺蜚声省内外,各种蒸菜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纯,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代表菜有“红烧野鸭”、“八宝海参”、“冬瓜鳖裙羹”、“荆沙鱼糕”、“皮条鳝鱼”、“蟠龙菜”、“千张肉”等。

鄂州菜

鄂州菜以鄂州、黄石黄州为代表,属鄂东南地方风味,特色是用油宽,火功足,擅长红烧,油悯,于炙,口味偏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代表菜有:“清蒸武昌鱼”、“金银蛋饺”、“糍粑鱼”、“元宝肉”、“三鲜千张卷”、“豆腐盒”、“虎皮蹄膀”、黄州东坡肉瓦罐鸡汤梅花牛掌等。

襄郧菜

襄郧菜流传襄阳、郧阳一带,系湖北菜之北味菜,特色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杂以淡水鱼鲜,入味透彻,软烂酥香,汤汁少,有回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红烧、生炸、回锅居多,代表菜有:”清蒸槎头鳊“、“武当猴头”、“大和鸡”、”襄阳缠蹄“、”大河红鱼“、大头菜肉丝、“三镶盘”等。

鄂西南菜

鄂西土家族苗族地区,名菜如“小米年肉”、百花莼菜、薇菜烩肉丝等,别有一番风味。

uploads/image/20210202/16122818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