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羊汤锅
宣威火腿
昆明酸腌菜
蒙自过桥米线
建水烧豆腐
建水紫陶汽锅鸡
姊妹七辣
冬瓜蜜饯
澜沧拉祜族火灰焖鱼
永平黄焖鸡
白族三道茶
诺邓火腿
大薄片
“大救驾”
火瓢牛肉
酸笋煮鸡
菠萝紫米饭
曲靖蒸饵丝
撒丕
元谋凉鸡
烤乳猪
澜沧口味鸡
五色花糯饭
八宝贡米
漆油炖鸡
怒江琵琶肉
牦牛肉火锅
尼西土锅鸡
沾益辣子鸡
牛干巴
滇菜即云南菜,是中国菜体系中民族特色最为突出的一个地方性菜系。 [1]
滇菜具有云南25个少数民族烹饪文化的独特个性,又有汉民族烹饪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与汉民族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1]
滇菜由以下几个地区的特色菜点构成:
以昆明、楚雄、玉溪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历来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名厨多汇,兼收历代地方、民族饮食之精华,云南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融合性等特点在这一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和鲜明。滇中地区的饮食兼收并蓄,体现多种文化的交流,新的饮食风尚和饮食观念推动和左右着云南滇菜文化的潮流,同时也成为反映云南饮食文化变迁的主要窗口,是云南滇菜的精华代表。 [1]
以曲靖、宣威、昭通为中心的滇东北地区曾是南方丝绸之路入滇的必经之地,因接近内地,交通较为便利,与中原交往较多。两千多年前就接受了四川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其饮食文化具有云南地方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菜肴烹调方法、口味与川菜相似。以丽江、中甸为中心的滇西北区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端,气候偏凉,畜牧业发达。丽江、中甸曾是唐代开通的由大理至拉萨道路的必经之地,即“茶马古道”,为马帮文化的交通枢纽。因此,滇西北区的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高原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高能量食物如青稞、各种面饼、牛羊肉、自酿粮食酒与砖茶,构成当地饮食主体。 [1]
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区表现出浓郁的白族饮食文化特色,较多地保留了南诏、大理国古老的饮食传统,当地盛产的乳制品、淡水湖的水产品、梅子、地方酿造酒、本地茶叶等使滇西区的菜点具有鲜明的地方与民族特色。 [1]
丰富的生态原材料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山脉绵延,平坝与湖泊镶嵌其间,形成绮丽多姿的风光景色和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立体气候类型,这种多样的地貌与气候极其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使滇菜取材用料广泛、丰富而又独特,并且大部分来自天然,具有绿色、营养、生态、保健的特点。云南被誉为“菌类王国”、“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是中国乃至世界食用野生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250余种可食用野生菌,常见的有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竹荪、松茸等。 [2]
在四季如春的云南,鲜花不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的佳肴,许多名贵的花卉如菊花、白杜鹃花、玫瑰花、百合、玉兰、桂花等均可制成上乘的鲜花名菜名点。云南出产的珍贵药材如三七、虫草、天麻等是上佳的滋补药材。云南常年蔬菜不断青,山茅野菜遍地可寻,有春食花、夏食菌、秋食果、冬食菜之说,体现出清淡纯朴、原汁原味、鲜嫩回甜的风味; 星罗棋布、大小不一的高原湖泊繁衍着多种鱼、虾、蛙类,使得饮食呈现出用料广泛、物种繁多、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形成了一批深受大众欢迎的云南民间乡土菜和特色菜。尤其是一些特产及特殊调味品的使用,在菜肴风味形成中有很大作用,如宣威火腿、乳饼、香茅草、昭通酱、丘北辣椒、路南卤腐、曲靖韭菜花、玫瑰大头菜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酱菜和特色调料,为滇菜带来了独特的口味,为滇菜的发展提供了必要而特殊的物质基础。 [2]
独特的工艺技法
烹调工艺是形成菜肴的重要手段。许多风味菜名传遐迩,在炊具、火功、味形和制法上都有着独特之处 [3] 。滇菜的工艺技法丰富多彩,既有汉族的蒸、炸、熘、卤、氽、炖,又融合了少数民族的烤、舂、焐、腌、石烹、隔器盐焗等烹食方法,具有浓郁的古风遗韵,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例如: 烤是少数民族肉食烹制的常见之法,但烤的过程又辅之以西双版纳特有的香茅草,烤出了个性化的食俗风味。在工业时代科技进步的情况下,滇菜依然保留着这些当地特有的烹饪诀窍、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难得和有意义的。少数民族的饮食器具大都用竹器、陶器、木器、树叶等天然材料,如用香竹装入糯米烤制的竹筒饭软糯清香,用挖空的菠萝制作的菠萝紫米饭带有清香的菠萝味,用建水紫陶特制的汽锅制作的汽锅鸡原汁原味、肉嫩香汤清鲜。这些烹饪技法和饮食器具的选择体现了云南人民适应环境、顺应自然的思想。 [2] [4]
鲜明的民族特色
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习俗以及饮食文化,种独特的资源。滇菜在形成过程中,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饮食习惯、烹调方法、独特口味、人文历史和特有的生态资源进行了有机融合和创新,形成了滇菜独有的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和自然特色。这种蕴藏的几千年深厚的历史风貌、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已经成为滇菜发展的一大支撑点和闪光点,而且无可替代。因此与其他菜系不同的是,滇菜是具有鲜明的多民族菜系特色、又具有突出地方菜系特点的菜种,其造型、色泽、烹饪方法、香味及滋补功效别具一格,体现在食材丰富、饮食风俗多彩、烹调方法多样、口味独特多变等方面。 [2]
多格局的乡土筵席
筵席是烹调工艺的集中反映和名菜名点的汇展橱窗,所以具有不同格局、风味各异的乡土筵席,是评判和区分菜系的一项具体指标。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昆明已形成了“三冷荤、四热吃、四座碗、八小碗、十二围碟”的旧式筵席及“十大件”的新式筵席,风味独特 [5] 。形成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不同种类和档次的滇味筵席,如1999年世博会的开幕国宴———“吉鑫宴舞”,是由筵席与歌舞相组成。其中除了看家菜过桥米线外,还将云南哈尼族的长街宴、傣族的迎亲酒、纳西族三叠水、彝族的砣子肉等都融会于吉鑫宴舞的筵席中。一次吉鑫宴舞,就可以尝遍云南美食,并且将云南多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都融会于宴舞之中。其他具有民族饮食文化又与现代餐饮时尚相结合的大理白族风情宴、楚雄彝王宴、德宏土司宴、哈尼长街宴、云南山珍宴、鸡枞全席等,都是滇菜中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知名筵席。哈尼族长街宴曾到北京摆出千道滇菜,创造了上海吉尼斯纪录,为昆明荣获中国首座“中华美食名城”增添了亮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