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挑出个公平世界》
——论当代青年如何用一根扁担PK掉“资源型选手”
(贾玲式开场:叉腰、瞪眼、拍大腿)
“各位父老乡亲!今儿咱不聊明星八卦,也不扯什么哈佛演讲,就唠唠这根在广西灌阳山沟沟里传了三代人的老扁担——它最近可干翻了一票‘天选之子’!”
第一幕:扁担VS天价耳环——刘燕的“朴素经济学”
当17岁的黄杨钿甜戴着230万耳环在剧组里演“小楚乔”时,广西的刘燕正用扁担挑着80斤行李往家走。记者问她:“高考完最想干啥?”她抹了把汗:“找暑假工,挣学费;挣不着就去集市卖凉粉。”
(模仿贾玲挤眉弄眼)
“您瞅瞅,这姑娘的‘暑假规划’里没提马尔代夫,没提整容医院,连‘学驾照’都嫌贵!可人家班主任说了:‘刘燕全班前二十,考上二本稳当。’再瞧瞧某些‘资源型选手’——耳环够买刘燕家两头牛,成绩单却未必有刘燕的扁担压痕深!”
第二幕:定向委培VS扁担精神——那尔那茜的“蒙古式滑跪”
那尔那茜,这位“35岁演少女”的蒙古族演员,最近因为“高考移民”和“定向委培违约”被骂上热搜。她妈是上戏82级定向委培生,毕业没回内蒙古,反而成了制片人;她自己更绝——初中在北京读,高考回内蒙古占定向名额,毕业后直接空降《封神》剧组演“邓婵玉”。
(贾玲式模仿那尔那茜甩马尾)
“人家那尔那茜说了:‘定向委培?那是我家一句轻描淡写的安排~’可咱刘燕呢?她爸在广东搬砖,她哥在外地打工,她妈在老家种地,全家就靠这根扁担挑日子!这扁担啊,挑的是玉米、红薯、凉粉,也是挑的‘公平’俩字——您说,这算不算‘资源型选手’被‘劳动型选手’反杀?”
第三幕:哈佛演讲VS扁担哲学——蒋雨融的“国际化尴尬”
山东姑娘蒋雨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侃侃而谈,呼吁“多元化与同理心”。结果被扒出是“绿发会主任千金”,高中拿奖学金去英国,后来进哈佛肯尼迪学院——网友辣评:“您这‘多元化’是靠爹妈的钱堆出来的吧?”
(贾玲式拍桌)
“再看咱刘燕!她的‘国际化’是挑着扁担走泥巴路,她的‘同理心’是帮妈妈割猪草、卖凉粉!人家哈佛女孩演讲完,网友问:‘您真靠自己考上的?’刘燕要是去哈佛,估计得扛着扁担去图书馆占座——毕竟,扁担压出的肩膀,比任何‘背景’都硬!”
第四幕:医学天才VS扁担韧性——董袭莹的“学术蹦极”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医学博士”董袭莹,本科读的是巴纳德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下属三本),回国两年就能上四级手术,指导老师是骨科院士,毕业论文写膀胱癌诊疗指南——结果被扒出学历造假、学术不端,博士学位和执业证书全被撤销。
(贾玲式叉腰冷笑)
“您说这董小姐厉害不?从经济学跨界到泌尿外科,规培1年顶别人3年!可咱刘燕呢?她要是学医,估计得先扛着扁担去山上采草药,再蹲在灶台前熬中药——这‘跨界’才叫真本事!董小姐的‘医学奇迹’是靠爹妈的钱和关系,刘燕的‘扁担奇迹’是靠自己的汗和血!”
终幕:扁担挑起的公平——我们到底该崇拜谁?
(贾玲式收尾,抹眼泪)
“各位,这根扁担为啥能火?因为它戳中了咱们的痛点——当某些人靠背景、靠金钱、靠关系走捷径时,还有像刘燕这样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双手挑起整个家!她婉拒资助时说:‘我想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这话听着简单,可多少‘资源型选手’敢说?”
(突然破涕为笑)
“所以啊,以后别再说‘寒门难出贵子’——只要心里有根扁担,哪儿都能挑出个公平世界!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扁担压弯的腰,比任何‘天选之子’的腰板都直!”
(鞠躬,退场)
【后记】
本文用贾玲式幽默讽刺了“资源型选手”的特权现象,同时致敬了刘燕代表的“劳动型青年”。真正的公平,从来不是靠背景堆出来的,而是靠汗水、韧性和对生活的敬畏——就像那根在广西山沟沟里传了三代人的老扁担,虽然旧,却挑得起整个世界的重量。
25年7月上旬AI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