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能排名:
仿司马南评:《董明珠的言论:是爱国情怀还是狭隘偏见?》

《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爱国情怀还是狭隘偏见?》


各位网友朋友们好,今儿咱们聊聊董明珠女士这惊世骇俗的"海归间谍论"。董小姐平地一声雷,把"不用海归"和"间谍疑云"打包贩卖,硬生生把人才战略整成了谍战大戏。这出戏码在舆论场炸了锅,且容老司马给大伙儿掰扯掰扯。


### 一、董小姐的"爱国生意经",是不是有点"辣眼睛"? 


要说企业家谈爱国,本无可厚非。可把海归人才和间谍嫌疑挂上钩,这就好比在火锅里倒糖浆——甜不甜辣不辣的,味道着实怪异。想当年任正非把女儿送出国读书时,可没担心过自家千金成间谍;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时,也没忌讳用洋高管。怎么到了董小姐这儿,喝过洋墨水的就成了"行走的五十万"?


更耐人寻味的是,格力手机海外销量惨淡时,董总可是亲自带着团队到硅谷取经。按这逻辑,去资本主义大本营考察学习,算不算"里通外国"?这套"灵活爱国标准",倒像极了某些网红带货的套路——需要时高喊民族大义,不需要时闭口不谈。


### 二、"海归=间谍"?这是哪门子"中国逻辑"? 


从钱学森冲破重重封锁回国,到杨振宁推动清华高等研究院建设;从施一公辞去普林斯顿教职,到颜宁二度归国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哪个不是海归?若按董氏逻辑,中科院怕是要改称"间谍俱乐部",国家"千人计划"岂不成了"特工招募令"?


倒想问董总一句:您家研发中心的博士团队里,当真没半个有过海外学习经历的?珠海格力电器2022年报显示,研发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60%,这些人才难道都是蹲在珠海渔村长大的?这"武大郎开店"的做派,莫不是要让格力研究院改挂"闭关锁国试验田"的招牌?


### 三、人才选拔搞"出身论",格力要培养"大清工匠"? 


新时代的人才强国战略白纸黑字写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董小姐却要关起门来搞"血统纯化"。按这个标准,特斯拉上海工厂里那几百号外籍工程师都该送去审查?比亚迪从奔驰挖来的设计总监算不算"潜伏者"?这种思维,和当年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有何区别?


更令人哑然的是,当华为在全球设立28个研发中心,小米在12个国家建立实验室时,格力却在人才战略上大搞"义和团式排外"。难不成董总真信了"洋枪洋炮不如金钟罩铁布衫"?这要是放在汽车行业,李书福早把沃尔沃工程师全开除了;放在互联网领域,张一鸣该把TikTok的美国团队集体遣返了。


### 四、企业家言论边界何在?警惕"爱国生意"变味 


老司马说句公道话: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值得点赞,但把人才选拔搞成"出身审查"就变了味。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总书记说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某些企业家把爱国当生意做,把排外当卖点炒,这"低级红"搞不好就成了"高级黑"。


最后奉劝某些企业:与其在人才引进上耍嘴皮子,不如在产品创新上下真功夫。毕竟消费者买空调不看CEO语录,只看制冷效果。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们下期再见!


(注:文中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公开财报及公开新闻报道,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1355****156(2025-04-29 19:51:41)
近些年间谍多出自归国留学生中,这是事实,而且格力曾经出过因归国留学生而丢失了核心技术的事件,我觉得董
1351****182(2025-04-29 19:47:58)
董明珠是在股东大会上说得是不能分辨海归里有没有间谍…其实国内大学培养的人才也很好,她为什么这样说?因
1360****156(2025-04-29 19:16:19)
董明珠口爆“海归间谍论”:格力急了,还是董明珠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