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折叠:当内卷遇上摆烂,总有人能活成行为艺术
凌晨三点的陆家嘴永远亮着几盏孤灯,像极了修仙小说里大能闭关的洞府。刚毕业的程序员小李啃着全家便利店的热狗,突然对着屏幕笑出声——原来他刚在朋友圈刷到某大厂总监的体检报告,脂肪肝、甲状腺结节、腰椎间盘突出,活脱脱一套"互联网福报三件套"。
"现在的年轻人啊,不是在内卷,就是在研究怎么躺得更平。"静安寺门口看相的陈瞎子都开始用上大数据了,捧着贴满钢化膜的罗盘念叨:"昨天给三个基金经理算过,卦象显示他们今年KPI比玉皇大帝的业绩指标还难完成。"
这话倒是不假。南京西路写字楼里的Linda们早就不比包包了,现在流行比谁的体检报告更干净。某外企市场部总监王女士把办公室改造成了中药铺,抽屉里塞满护肝片和逍遥丸,开会时保温杯里泡着西洋参,硬是把晨会开成了养生讲座。
老字号南翔小笼包第六代传人最近愁得直掉头发。他既要盯着老师傅们包十八个褶的绝活,又要督促00后店员学Python写饿了么运营方案。"上次工商局来检查,还以为我们改行搞IT培训了。"他说着往蟹粉汤包里多加了半勺醋,这酸劲儿跟隔壁互联网公司裁员时的空气一个味。
新天地网红餐厅的服务员小美堪称时间管理大师。白天端法式焗蜗牛要摆出米其林式微笑,晚上直播带货时秒变咆哮教主:"九块九包邮的遮瑕膏都买不起?活该你加班黑眼圈!"她那支YSL口红在不同场景切换自如,像极了这座城市在精致与潦草之间反复横跳的灵魂。
长乐路的潮牌店里,95后店主阿杰正在创作最新作品——把辞职信裱进亚克力相框当装饰卖。"这叫职场断舍离周边,288一份治愈焦虑。"他晃着挂满佛珠的手腕,"上周有个投行男买了十份,说要挂在工位镇压老板。"
说来也魔幻,外滩金融峰会的高管们讨论"去杠杆化"时,苏州河边的青年旅舍里,两个"沪漂"正用塔罗牌算这个月花呗能不能分期。穿汉服的姑娘小鹿说她在践行"低欲望美学",实际上是因为房东又要涨租。"昨天我把星巴克换成蜜雪冰城,省下的钱够买两节瑜伽课对抗焦虑。"(她没敢说那瑜伽课是闲鱼买的二手年卡)
最绝的是虹口足球场那场万人演唱会。当荧光棒汇成星河时,前排姑娘突然掏出笔记本电脑改PPT。保安都看傻了,姑娘头也不抬:"反正都是为爱发电,给偶像打call和给老板打工有什么本质区别?"这话说得,连台上歌手都差点忘词。
夜深了,苏州河泛起带着拿铁沫子的涟漪。某大厂HR张姐在朋友圈写道:"招人就像谈恋爱,既要985的才貌双全,又要接受996的柴米油盐。"配图是公司新装的睡眠舱,看着跟骨灰盒展览柜似的。
在这座折叠城市里,有人用医美抵抗加班脸,有人拿霸王洗发水兑咖啡提神。但您别说,凌晨四点的便利店里,总能遇见几个神奇生物:穿着Burberry风衣啃饭团的投资经理,捧着《金刚经》背SWOT分析的创业青年,还有把宠物狗寄养在充电宝柜子里的房产中介——他们管这叫"沉浸式体验断舍离"。
张爱玲说上海人"精刮上算",要我说这是生存智慧。当内卷狂潮撞上摆烂哲学,有人练就了在钉钉群里发"收到"的同时翻白眼的绝技,有人发明了用Excel表格记录失眠时间的行为艺术。
这不,我正写着稿子呢,楼下居委会阿姨举着喇叭喊:"做核酸保持两米距离,谈恋爱保持三观距离,拒绝职场PUA保持精神距离!"您听听,这年头连防疫政策都比人生导师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