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能排名:
川菜

uploads/image/20210128/1611835945.jpg

川菜是中国汉族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

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乐山川菜;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下河帮川菜即以老川东地区达州菜、重庆菜、万州菜为代表的江湖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2017年9月28日,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四川眉山市“川厨之乡”的称号,眉山菜成为川菜的代表。

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闻名,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和创新。四川省会成都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

明末清初,辣椒传入,直至清末,风味特点逐渐定型,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创新发展,川菜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取材多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鲜。其特点为:“善用三椒”、“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口味多变,包含鱼香、家常、麻辣红油蒜泥姜汁陈皮芥末、纯甜、怪味等24种口味。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肉片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泡椒凤爪灯影牛肉口水鸡香辣虾尖椒炒牛肉重庆火锅板栗烧鸡辣子鸡等。

川菜概论

编辑

新常态下对现代川菜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包括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其特点以亲民平和, 调味丰富, 口味相对清淡, 多传统菜品; [2]  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 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其特点是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特色; [3]  下河帮川菜即以达州菜、重庆菜、万州菜为代表的川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川菜划分争议:关于川菜地域的划分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王大煜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川菜史略》中介绍:“川菜大致上可以分为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 每个流派都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和代表的菜品。”四川旅游学院杜莉教授在《中国烹饪概论》一书中认为现代的四川风味菜主要由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地方风味组成。 [3] 

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蜀国秦汉时期初现端倪,汉晋时期古典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指花椒与蜀姜的味道)”为其特点。唐宋时期的古典川菜进一步发展,古典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开封临安,以其“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的风味特色而赢得众多食客青睐,川菜作为一个独立的菜系在两宋时期形成。

四川人自古以来便有“尚滋味”的传统,加之川中物产丰富,鸟兽禽鱼为川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大量使用的蜀姜、川花椒等调料,早在汉代就作为川人“好辛香”的特征驰名海内,这个“辛香”指的是花椒与蜀姜的味道而不是辣椒。当今的四川人的口味,其实与李白苏轼相去甚远。如果没有明清时期从南美传入的辣椒,以现在四川人来看就不是川菜了。川菜号称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源流。但很难说现在我们吃到的川菜,与古代的川菜有多大渊源。一个铁证就是,在明清时期前,川菜中还没辣椒。

明清时期,川菜进一步发展,直至民国时期,由于明清时期辣椒的传入,近代川菜最终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特点,并发展成为中国菜的第一菜系。

毛主席在1949年1月30日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这番评价,他在1953年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又再次重提。

四川省会成都市作为四川菜肴集大成者,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全世界仅6座城市获此殊荣,且成都川菜旧时历来作为四川总督将军衙门的官府菜。央视纪录片《一城一味》当中选举了全国七个城市上榜,四川省的眉山市上榜。

辣椒引进四川进行种植并广泛运用于川菜烹调中,是古代川菜与近代川菜划分的一个分水岭,被视为近代川菜初现雏形的开始,这个时期大致在清朝初期的康熙时代。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陈溴子撰写出版的《花镜》一书在第五卷有记载:“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取以代胡椒。”这里的番椒,就是辣椒,也称海椒、秦椒等。而辣椒与蚕豆(即胡豆)的完美结合创制出的被誉为川菜灵魂的四川豆瓣被广泛运用于川菜烹调中,则被视为近代川菜形成的标志。豆瓣,俗称胡豆瓣,在品种繁多的四川豆瓣中,以郫县豆瓣最为著名。继而泡椒、泡菜、豆豉在川菜烹调中的革新运用,以及川菜三大类24种常用味型、54种烹调方法和3000余款经典传统名菜的形成,是近代川菜最终成型并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的标志,这个时间在民国中后期。

辣椒原产南美秘鲁,在墨西哥被驯化为栽培种,15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末,即明代后期从海上传入中国。因从西方国家传入,故又被称为“番椒”,又因是从海上传入,故被称为“海椒”,而四川的辣椒是从关中传入蜀地,故又被称为“秦椒”。由于川菜以善于用辣椒和花椒而著称,辣椒和更早前一直使用千余年的花椒是川菜烹调饮食的一大特色和代表,故而西方对花椒的翻译,就是直译为“四川胡椒”(Sichuan Peper),足见花椒和川菜在世界的影响。

辣椒最初被当作花卉进行种植,后来逐渐用作调味料。辣椒在我国最早记载见于明代高濂于公元1591年成书的《草花谱》,书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可观,子种。” 说明当时亦有人尝过其味,但未提及是否用于烹饪。明代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完成的《牡丹亭》一书中列举有“辣椒花”,仍是主要作为观赏花卉。到徐启光所著《农政全书》才指出了辣椒的食用价值:“番椒,有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爱,味甚辣。”至清代康熙年间,辣椒既用于观赏,也开始用作辣味原料,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正式将辣椒列为36种香辛料之一。乾隆年间(公元1742年)刊行的农书《授时通考》在蔬菜部分收录了辣椒。从清代开始,我国的华南、华中、西南河西北等地均大量种植辣椒,并培育出许多新品种供烹饪食用。从此,辣椒广泛运用到川菜烹调中,最终促使近代川菜进一步发展,直至最终成型。

川菜概论

编辑

新常态下对现代川菜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包括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其特点以亲民平和, 调味丰富, 口味相对清淡, 多传统菜品; [2]  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 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其特点是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特色; [3]  下河帮川菜即以达州菜、重庆菜、万州菜为代表的川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川菜划分争议:关于川菜地域的划分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王大煜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川菜史略》中介绍:“川菜大致上可以分为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 每个流派都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和代表的菜品。”四川旅游学院杜莉教授在《中国烹饪概论》一书中认为现代的四川风味菜主要由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地方风味组成。 [3] 

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蜀国秦汉时期初现端倪,汉晋时期古典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指花椒与蜀姜的味道)”为其特点。唐宋时期的古典川菜进一步发展,古典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开封临安,以其“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的风味特色而赢得众多食客青睐,川菜作为一个独立的菜系在两宋时期形成。

四川人自古以来便有“尚滋味”的传统,加之川中物产丰富,鸟兽禽鱼为川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大量使用的蜀姜、川花椒等调料,早在汉代就作为川人“好辛香”的特征驰名海内,这个“辛香”指的是花椒与蜀姜的味道而不是辣椒。当今的四川人的口味,其实与李白苏轼相去甚远。如果没有明清时期从南美传入的辣椒,以现在四川人来看就不是川菜了。川菜号称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源流。但很难说现在我们吃到的川菜,与古代的川菜有多大渊源。一个铁证就是,在明清时期前,川菜中还没辣椒。

明清时期,川菜进一步发展,直至民国时期,由于明清时期辣椒的传入,近代川菜最终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特点,并发展成为中国菜的第一菜系。

毛主席在1949年1月30日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这番评价,他在1953年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又再次重提。

四川省会成都市作为四川菜肴集大成者,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全世界仅6座城市获此殊荣,且成都川菜旧时历来作为四川总督将军衙门的官府菜。央视纪录片《一城一味》当中选举了全国七个城市上榜,四川省的眉山市上榜。

辣椒引进四川进行种植并广泛运用于川菜烹调中,是古代川菜与近代川菜划分的一个分水岭,被视为近代川菜初现雏形的开始,这个时期大致在清朝初期的康熙时代。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陈溴子撰写出版的《花镜》一书在第五卷有记载:“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取以代胡椒。”这里的番椒,就是辣椒,也称海椒、秦椒等。而辣椒与蚕豆(即胡豆)的完美结合创制出的被誉为川菜灵魂的四川豆瓣被广泛运用于川菜烹调中,则被视为近代川菜形成的标志。豆瓣,俗称胡豆瓣,在品种繁多的四川豆瓣中,以郫县豆瓣最为著名。继而泡椒、泡菜、豆豉在川菜烹调中的革新运用,以及川菜三大类24种常用味型、54种烹调方法和3000余款经典传统名菜的形成,是近代川菜最终成型并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的标志,这个时间在民国中后期。

辣椒原产南美秘鲁,在墨西哥被驯化为栽培种,15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末,即明代后期从海上传入中国。因从西方国家传入,故又被称为“番椒”,又因是从海上传入,故被称为“海椒”,而四川的辣椒是从关中传入蜀地,故又被称为“秦椒”。由于川菜以善于用辣椒和花椒而著称,辣椒和更早前一直使用千余年的花椒是川菜烹调饮食的一大特色和代表,故而西方对花椒的翻译,就是直译为“四川胡椒”(Sichuan Peper),足见花椒和川菜在世界的影响。

辣椒最初被当作花卉进行种植,后来逐渐用作调味料。辣椒在我国最早记载见于明代高濂于公元1591年成书的《草花谱》,书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可观,子种。” 说明当时亦有人尝过其味,但未提及是否用于烹饪。明代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完成的《牡丹亭》一书中列举有“辣椒花”,仍是主要作为观赏花卉。到徐启光所著《农政全书》才指出了辣椒的食用价值:“番椒,有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爱,味甚辣。”至清代康熙年间,辣椒既用于观赏,也开始用作辣味原料,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正式将辣椒列为36种香辛料之一。乾隆年间(公元1742年)刊行的农书《授时通考》在蔬菜部分收录了辣椒。从清代开始,我国的华南、华中、西南河西北等地均大量种植辣椒,并培育出许多新品种供烹饪食用。从此,辣椒广泛运用到川菜烹调中,最终促使近代川菜进一步发展,直至最终成型。

菜系特色

编辑

口味分类

川菜的味相当丰富,号称百菜百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调制这些复合味有很大的难度,但若掌握了它们的配方及调制方法,基本上也能学得八九不离十。下面分别介绍如下(按其重量比例作为单位)。

鱼香味

葱姜蒜泥1.泡椒0.5.四川豆瓣酱2.糖1.5.醋1.5.酱油、酒适量。调法是先煸葱、姜、蒜、泡椒,再煸豆瓣酱出红油,与其他调料混合。色红味甜、酸、辣均衡,都不算太浓。可做鱼香肉丝、鱼香茄子、鱼香蘸汁等。

麻辣味

花椒0.5或花椒粉0.2.干辣椒0.3.四川豆瓣酱3.糖1.醋1.葱、姜、蒜、酒、酱油适量。调法是先将干辣椒段炸至褐色,再下花椒炒香,煸葱姜蒜之后下其他调料。为取麻味,还可加些花椒粉。(油炸花椒起香,麻味来之于花椒粉)。特点是色泽金红,麻辣鲜香,有轻微的甜酸。可制麻辣鱼丁、麻婆豆腐等。

辣子味

四川豆瓣酱1.糖0.3.醋0.3.葱、姜、蒜及酱油、酒适量。调法是先下葱姜蒜煸香,再将豆瓣酱煸炒出红油,下其他料调和。特点是鲜辣中带有极微的甜酸味。可制辣子鸡丁辣子鱼丁等菜。

陈皮味

花椒0.5.干辣椒1.四川豆瓣酱3.糖2.陈皮2.酱油、葱、姜、蒜、酒适量。调制法为先将干椒炸焦,再煸花椒出香味,如用陈皮块,亦加煸炒,若用烤干的陈皮碾成的粉,可在烹调近完毕时洒入。煸葱、姜、蒜出香味后再煸瓣酱,随后下料加汤及其他作料焖烧原料。口味特点是麻辣鲜香,有陈皮特有的芳香味,可制陈皮牛肉陈皮鸡等。

椒麻味

葱白10.花椒2.酱油12.糖2.醋2.鲜汤少许。制法是将花椒用酒浸泡一夜,然后与葱白一起剁成细泥,加酱油、糖、醋等其他料调拌而成。特点是麻香鲜咸。可用于调拌椒麻允片、椒麻肚片等菜。 [5] 

怪味

四川豆瓣酱1.芝麻酱1.糖0.8.醋0.8.花椒粉0.05.油1.葱、蒜泥各0.1.酱油、鲜汤适量。制法是先以油煸四川豆瓣酱至油变红,用鲜汤调开芝麻酱,再加上所有作料调拌均匀而成。特点是辣、麻、甜、酸、咸、鲜、香诸味融为一体,味觉非常丰富。可调制怪味鸡丁、怪味鸭片等等。 [5] 

酸辣味

辣味有用于炒爆菜和用于烩菜之分,前者比例为:四川豆瓣酱1,糖0.6,醋0.9,葱、姜、蒜及酒、酱油、鲜汤、红油适量。制法是先煸葱、姜、蒜和豆瓣酱,再调和其他味料。后者比例为白胡椒粉0.8,醋6,葱花香菜末6,麻油少许。前者特点是酸辣而香,微有甜味,后者酸辣爽口,上口咸酸,下咽时始觉辣味。用于炒爆菜如酸辣鱿鱼卷、酸辣鱼片;烩菜如酸辣汤、酸辣烩鸡血等。 [6] 

味型特点

川菜特点: 清鲜醇浓,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川菜有麻、辣、甜、、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

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菜式特点

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

十大经典川菜

它的十大经典菜有:川味火锅、水煮鱼、回锅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辣子鸡、酸菜鱼、宫保鸡丁、甜皮鸭

经典菜品

编辑

川菜

川菜(21张)

川菜即四川地区的菜肴,是汉族四大菜系之一 [6-7]  ,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民间最大菜系,同时被冠以“百姓菜”。


起源于四川地区,以麻、辣、鲜、香为特色。川菜原料多选家常食材,宴客偶用山珍、江鲜。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以“味”闻名,味型较多,富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著名代表菜品有:东坡肘子、冷锅鱼、石磨豆花、甜皮鸭、卤鸭子、鱼香肉丝回锅肉麻婆豆腐、辣子鸡、酸菜鱼、水煮鱼、毛血旺、夫妻肺片、重庆火锅、开水白菜、过桥排骨等等

上河帮

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的。

小河帮

川南自贡内江泸州宜宾为代表的。

下河帮

川东重庆万州达州为中心的。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乐山自贡泸州宜宾南充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即复合味的运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配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

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

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

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廖排骨怪味鸡宫保鸡丁、五香卤排骨、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中六大名菜是: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东坡肘子、开水白菜等。

uploads/image/20210128/1611836393.jpg